静安

我与《未保法》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1/13/2022 3:14:08 PM  【打印此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制定的、专门保护未满18周岁的公民的合法权益的法律,1991年通过,2006年第一次修订,2012年修正,2020年第二次修订, 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分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九章132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综合性法律,对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未成年人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未成年人保护的责任主体等作出明确规定。


   逸夫职校分部中职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他们身边无论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网络,还是其他方方面面,都面临着新未保法实施后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中有不少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包括预防校园欺凌、强制通报制度、防沉迷系统、家庭教育指导等各方面,这些新常态的出现,不仅对于未成年的他们来说是需要学习的,而且身为即将成年进入职场的中职生,他们也将成为未成年保护的生力军,尤其是志愿者服务、强制通报制度等。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到身边的变化以及了解自身的权益和周围环境对自身的责任,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简称:上海市阳光中心)静安工作站联校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于近日在逸夫职校分部开展了关于未保法的系列课程。

   系列课程以总则为开端,激发学生对未成年人的思考,主要结合学生目前的情况,社工让学生们思考自身能证明自己是未成年人的特征是什么,有的学生说自己没有身份证,有的学生则提到了防沉迷系统等。之后,社工分别用了四周时间,分四个部分,对未保法进行了分别的讲解。

   第一周,社工帮助学生了解未保法中网络保护的部分。本节主要聚焦于未保法中网络的定义、网络保护系统的构成以及未成年人可能遭遇的网络安全问题。


   第二周,社工通过游戏引出主题社会保护,课程重点在于强制通报制度,要和学生明确未成年人什么样的行为或情况将会被强制通报,哪些人具有强制通报的责任。



   第三周,是学校保护,社工结合案例进行解说,关于性别欺凌的部分成为了课程重点,同学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也都比较积极。


   第四周则是家庭保护,社工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们一一展示了家庭中发生的矛盾,并与同学们进行互动。


   最后一周的总结课上,社工通过“小明”这个假想的主角,引导学生们对小明身边发生的危险进行分析,并通过案例总结归纳每一次课程的重要知识点,让学生们了解了未保法的构成内容,引导学生们明确自己的权益与责任,回顾所有课程取得圆满成功。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共和新路3088弄
   祥腾广场9号楼203室

电话:86-021-62509098
网址:www.scyc.org.cn

微信公众号:上海市阳光中心

(微信APP扫码关注)


微博公众号:上海市阳光中心

(微博APP扫码关注)

抖音公众号:上海市阳光中心

(抖音APP扫码关注)

在线咨询小程序